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神奇无创痛穴位疗法,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、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,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、再认识的发展过程,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。

早在原始社会里,人们用树叶、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时,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止血,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!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《五十二病方》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,使局部皮肤发红,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。

东汉时期,医圣张仲景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记述了多种外治之法,而且列举了各种贴敷方,如治劳损的五养膏、玉泉膏,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。华佗在《神医秘传》中治脱疽“用极大甘草,研成细末,麻油调敷极厚,逐日更换,十日而愈。”

晋唐时期,药王孙思邈在《孙真人海上方》中写道:“小儿夜哭最堪怜,彻夜无眠苦通煎,朱甲末儿脐上贴,悄悄清清自然安”。可见此时穴位贴敷疗法已经不仅仅适用于成人,还应用于儿科疾患。

宋明时期,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更是收载了不少穴位贴敷疗法,如“治大腹水肿,以赤根捣烂,入元寸,贴于脐心,以帛束定,得小便利,则肿消”等等。另外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、黄连末调敷脚心治疗小儿赤眼至今仍在沿用。

清代,“外治之宗’吴师机著成《理瀹骈文》一书,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推及到内、外、妇、儿、皮肤、五官等科,提出了“以膏统治百病”的论断。并依据中医学基本理论,提出外治部位“当分十二经”、“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”之论点。

现代大量的临床实践也已经证明:

穴位能对药物刺激做出较强的反应,可以将药物作用放大,药物的活性与穴位的效应可以相互激发、相互协同。因此通过穴位给药,能使药效直达病变经络脏腑,提高了药物治疗作用的对性

秉承药物与穴位相结合,

艾络康系列穴贴应运而生!

它利用了“经皮渗透”的技术,以“穴位给药”作为给药途径,避免了药物代谢时的损耗,以及对肝肾产生的毒副作用,使效力更加集中,对人体伤害更小,具有安全、迅速、绿色的特点,是您养生保健、重塑健康首选

源自微信公众号:艾络康爱健康

作者 Ginger

《穴位贴敷起源的传说》有4条评论
  1. 它利用了“经皮渗透”的技术,以“穴位给药”作为给药途径,避免了药物代谢时的损耗,以及对肝肾产生的毒副作用,使效力更加集中,对人体伤害更小,具有安全、迅速、绿色的特点,是您养生保健、重塑健康的首选!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